油價瘋狂飊升,想「一換一」購買一部電動車? 你有沒有考慮過將會面對甚麼問題?編輯部借來一部奧迪(Audi )e-tron 50 quattro長測數天,親身體驗擁有一部電動車的得與失。
準備購買電動車的你,相信都經常聽見「首批光速沽清」、「明年x 月交車」等令人不勝其煩的的說話。假設你僥倖搶得全新電動車的配額,又或者看中二手電動車即買即用,卻沒有詳細考慮過,你將會面對甚麼問題?
所要解決的問題,又與擁有一部燃油車有何分別?撇開長遠計的維修保養,以及日後報銷時,電動車「身後事」的環保考量,就讓我們探討一下,當前在使用公共充電設施上所面對的問題,包括消費及充電速度等。
形勢急轉彎
過去一、兩年間,多款不同類型的電動車,紛紛湧現市場,型號涵蓋市場多個層面,梗有一款啱你使。政府以「一換一」計劃吸引大家將燃油車換成電動車,表面成效顯著,車價可扣減高達二十多萬港元,令到不少電動車變相非常抵買。「免費充電」這四個字,你又聽過幾多次?電力公司、充電服務供應商和物業管理公司,都設立了不少免費充電設施。無獨有偶地,油價又攀升至歷史高位。一下子,一眾私家車用家,都覺得現在是轉用電動車的時候了。使用電動車,真的在消費上比燃油車着數那麼多?金錢上的誘惑,表面上實在令人心動。
屋,未必會住過世。車位,更大機會要遷徙。況且,不少車主安置座駕的車位是租非買,亦有浮動車位自由泊,更可能因為舊式屋苑停車場電力裝置的負荷,根本沒有預計到要容許電動車充電。種種大小原因,都會令部分車主未能安裝自家充電樁。就算租回來的固定車位可以安裝,你也可能要搬屋,甚至不幸被車位業主迫遷,又重回最初的起點,從頭再煩一次。
住獨立屋的車主,看似離目標近一點,其實要面對的問題也不少。就算嫌貴嫌麻煩,不考慮安裝中速充電樁,以common sense 去想,一定可以插上13A 家用插座慢慢充吧,至少不需要與一眾苦主爭崩頭輪大米。但如果車不能泊在屋旁,這辦法也行不通了。
電動車我們已測試過不少,但測試電動車,每次都是事先由代理充滿電,交到我們手上,只是負責幕前工作 — 駕駛。充電有關的一切,例如那款車儲電量大、那款車率先打破快速充電功率等等,數據上我們都相當清楚,但幕後的準備工夫 — 充電,卻從未試過親自操刀。
特此,編輯部借來一部奧迪(Audi )e-tron 50 quattro長測數天,期間各同事輪流充當柴可夫,港九新界遠近接送。我們以那幾天的所見所聞,實行臥薪嘗膽,親身體驗擁有一部電動車的得與失。
免費午餐試食記
這次長測中,編輯部各人輪流充當柴可夫,為各同事管接管送。雖說香港是彈丸之地,但也話細唔細。連續幾日來回港島東及新界西,從代理取車時充滿的電池也將近耗盡,正好是探討公共充電站的最好機會。在今次的充電體驗中,除13A 家用插座沒有作測試外,我們在幾個停車場使用過不同供應商、不同功率的中速及快速充電,以下就是我們以電動車新手的親身體驗。
按廠方的充電數據,e-tron 50 quattro 的on board charger 可支援的最大功率是120kW。以此最大功率作直流(DC)快速充電,由5% 充至80% 只需30 分鐘,而使用11kW(三相16A)中速充電,由0% 充至100% 則需時7 小時。實際情況如何,且看我們有何發現。
首先,要泊進時租停車場,當然要繳付泊車費用,能否以消費抵銷部分泊車費用倒是後話。因此,停車場收費實為所謂「免費」充電的實際成本。
我們試用了數個提供免費中速充電的停車場,發覺速度相若。當時剩餘電量約為40%,有趣地在單相32A和三相16A 的供電下,充電樁同樣顯示功率約為7kW。
換言之,每小時可補充約27 公里續航距離。如泊車收費為每小時20 港元,每公里成本約為0.74 港元。
若認真地依靠停車場的免費中速充電設施去充滿電池,也要需時五、六小時,那麼以日泊或夜泊的固定收費可能比較划算。上午九時上班泊下車輛充電,到下午五時下班前應已充滿,更可能吃完午餐已要回到停車場,泊回非充電車位了。
雖則不少停車場提供的免費中速充電不設時限,但也有停車場的充電設施需要付費。我們曾停泊在一個商場的停車場,泊車收費只是每小時16 港元,但為那停車場提供充電服務的供應商並非免費,收費每15 分鐘6 港元,功率聲稱達11kW。錢財身外物,付錢買能量,本來就是常理,但只可透過該供應商的應用程式付款,恰巧筆者需要重設密碼,兜了好幾個圈才成功付款,到開始充電時,已浪費了接近20 分鐘!
以我們泊了兩小時去好好吃頓晚飯,兩小時泊車費,連同1 小時45 分鐘的充電費,盛惠74 港元。充電樁上顯示的功率只有7kW,即是為電池補給了約12kWh 的電力。換言之,以這個價錢計算,每公里成本約為1.6港元,亦跟一般1,500cc 汽油車相若。
一間油公司最近聯同充電服務供應商大展拳腳,已在港九新界數個地點,開設收費快速充電服務,亦聲稱充電功率可達300kW,並設有不同時限和不同電量的收費計劃,在應用程式中即時選擇。值得留意的,是各收費計劃均有電量供應上限。當所選計劃的電量已到,供電會自動停止,但你仍可以繼續停泊在充電位置,直至時限結束。當日筆者在開張不久的赤蠟角油電站,選購了48 港元的15kWh / 45 分鐘計劃,應用程式中顯示功率為50kW,充電過程不用20 分鐘完成。亦因這處不是位於停車場內,所以付出的只是充電費用,每公里成本約為0.83 港元。選購電量更大的計劃,亦會稍較划算。
深宵時段本應是非繁忙時間,Tesla 的Supercharger收費也較低,就連部分停車場的泊車收費也較便宜。傳統上,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自從電動車出現後,深宵時分每每成為充電站的繁忙時間。當大家享受高床軟枕時,電動車用家都想搏一搏,毋須排隊充電,但再一次是你精我都精,深宵時段也有機會碰釘,在免費的快速充電站,情況更為明顯。
由中電和港燈提供的快速充電站,用法簡單,只需拍八達通登記,在螢光幕上按幾按,便可開始快速充電每節限時30 分鐘,不限電量。當晚從充電樁的顯示得知,充電功率大部分時間都稍高於52kW,雖則不能用盡e-tron 50 quattro 最高接受的120kW,在無休止的30分鐘時限內,為電池補充了約26kWh,即是接近100km的續航距離。
充電車位旁貼有告示,明文勸籲車主完成半小時充電後離開,但筆者卻遇上一位Tesla 車主,在一個港燈的免費快速充電站,連續充了一整小時。相信這50kWh電力,為他節省了Tesla Supercharger 所收的約100 港元(以非繁忙時間收費計算)。另一次,筆者在一個由中電提供兩個免費中速充電車位的停車場,都被兩部Tesla佔用,但同一停車場內的Tesla Supercharger,卻有三個空位!做人到那麼現實,為慳那一百幾十,挨鬧也值得嗎?
筆者並不想將公共免費充電站,說得像災後救援物資一般,應讓最有需要人士優先,但從這幾天的所見所聞,大家都只管先到先得,錢銀上慳得就慳,並將香港人的核心價值之一 — 自私自利咪執書, 演繹得淋漓盡致。
為探索甚麼車最慳錢,本刊上期(#514, 2022年9月)測試過五款混能車,以今期截稿前油價每升23.29 港元扣減4.00 港元折扣優惠計算,最慳油的一款,每公里油費約為0.79 港元。在這幾天的實測中,計算出的每公里成本,也不明顯地比混能車低。 更有趣地發覺,使用收費的快速充電,與免費中速充電所衍生的泊車費,實際上相差無幾。
後記
驚人的購買力無懼加價,多個品牌的新型號電動車,已交車的數量暫時仍然不多。請君不要忘記,如算入已訂購、但未交車的電動車,即是將會有過萬部電動車加入戰團,就算部分有備而戰的準車主有私家充電樁,這個「音樂椅」遊戲,日後也更難爭到凳仔。
或許你會持樂觀的心態反駁筆者,充電站數量是將會日漸增多的,但筆者也不願意悲觀地就此回應,充電站增加的速度,比得上電動車增加的速度嗎?
汽車需要能源推動,燃油車的能源是石油產品,大家都不會反對入油是要付費的。香港沒有水力發電廠,推動電動車的電能,電力公司需要燃燒天然氣去發電。能量的來源 — 天然氣,當然不是免費的,為甚麼那麼多電動車用家,會覺得電動車所用電力是免費呢?只是政策的推動,引起了大家的錯覺。世間上有沒有免費午餐,答案已擺在眼前。
希望今次我們使用所謂免費充電設施的體驗,能為各電動車準車主理解所面對的成本和處境。準備入手電動車的朋友,還是做足功課,周詳地考慮你的切身狀況和需要,別以為所有問題都可以用金錢解決啊。
撰文 = GILBERT HUI
攝影 = MACH LEUNG + GILBERT 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