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擁有一台心儀的福士T2,就是人生一大樂事。看看兩位T2 車主,與自己心愛的T2 一起,是多麼的雀躍!
緣出對T1 的喜愛
Jacky 說自己早已喜歡福士(Volkswagen)的T1,但看過價格,很是昂貴,負擔不起。退而求其次,便往第二代T2 看看。找了很久,有日本的二手車網站看到一台1973 年的T2,是車頭設計已經進化了的後期版本,指揮燈位置放高了。它本身是台側面密封的panel van。
當時已知車身噴好了油,車側第三隻窗的位置,已進行「開窗」工作,開了洞口。之後,在賣車網站再細看,內裏詳細講解這部車的維修過程——從把它拖到車房,到「打沙」起漆,然後拆走機器和車廂櫈,只剩下外殼,重新「做灰」和噴油。
了解過它的歷史,Jacky 便叫日本朋友打探一下這車房,最後聯絡到賣家,特意到北海道睇車。看過之後,確定這車存在,便着他幫忙買下來,然後運來香港。所有復修工作,繼續在原有北海道車房進行。這T2 原本沒有後排座位,只得前排,Jacky 打算後排也設座椅,於是便請車房找套後座裝進去。
Jacky 說,這車的歷史,已經不能考究。「我最早得見到的記錄,已經是剛進行開側窗時的模樣,之後上網,從車身編號找出廠歷史,知道它原本是台載貨用的Panel Van。當時,有一批專屬車身編號的T2,是專門出口到日本的,譬如說在1972 至1973 年,每期大約有百多部,所以到今天,右軚的T2 在日本數量不多,日本網站的T2 大部分都是左軚。」
這車2016 年抵港,計算復修工序在內,車價約是230 多萬日圓,但賣家表明不會復修機器,只會復修車身,因為他們是專業的車身復修。購入時沒有頂架,是Jacky 後期愛上其美觀,便在市場尋找,給他找到二手的,再加裝上去。而車身顏色是出廠時的原色,在日本翻新時跟隨原裝色,只是車尾開了第三隻側窗。而這車機器不太精神,煞車也有點問題,制動力不足。
自行復修引擎
T2 到港後,用了大約一至兩個月,便搞好能驗車出牌,之後才復修機器。「當時開出街,最高速度只得50 至60km/h,我覺得太慢,心想,有古怪,大家便上網找資料,看看怎樣把引擎復修,積極上YouTube 看相關影片。最壞的打算,是買副新機器替換,連波箱一起更換。可是,最後還是決定用數千港元購買復修套裝,和朋友合力把引擎卸下,重新復修和更換『遮鈴』和『絲筒』,重新安裝引擎,啟動之後,再而調校『火位』和『嘩佬』。過程中也找了甲蟲會主席阿紀,幫手調校引擎,他都花了兩、三年時間心血,現在才叫行得走得,很少死火」。
「現在這部車調校過機器之後,可以走得更高速,駕駛這部車很開心,速度能夠超過100km/h。最重要的,是機器保留全原裝規格,1,600cc,單一化油器。雖然它現在有力了,但我發覺上100km/h 對這部老人家來說,很吃力,於是再調校一下,現在習慣最高速大約停留在70 至80km/h,剛剛好讓它舒服行走。駕駛這些經典車,是享受,不是用來飛車的。」Jacky 的心得分享。
從T2 到港後開始計算,其維修費用和購買零件/ 補品的價錢,大約花了八至十萬港元。他說,外國零件很貴,大家不計人工,因很多時都是朋友們落手落腳去玩去研究,例如今次一起出現的阿輝,懂得汽車維修,於是大家便經常一起研究,完成維修工作。
購入冷氣安裝組件
這T2 在車尾加裝了冷氣,是購買日本的全套二手組件,在香港安裝,整套零件有齊全的引擎腳和引擎碼,都跟足引擎特別製造。「在日本有網站FLAT4.co.jp,是供應全新零件的,但售價非常昂貴,於是上二手網站,見到有二手零件,連運費大約一萬港元左右,全套零件齊整地送到香港,全部位置合用稱身,不用煩,一望就知裝哪個位置,連同皮帶也一同運過來,再找師傅裝進去。」
Jacky 喜愛T1, 以前有兩部「哦靚之van」日系小貨van,就是扮相形似T1/T2。之後便想,不如買部真的福士吧!然後,看到這部T2出現,便跟它結了緣,是人生第一部老爺車。「擁有這部T2 之後,最開心的,是認識了一班玩車的朋友,會一起聊天,會互相交流。男人嘛,多數是玩下車,遊下車河,車聚一下,嘻嘻哈哈這樣啦。」Jacky開心笑說。
Jacky 不太常駕駛這T2, 一年內, 會有一、兩次跟阿輝他們去遊車河,或者是廣告或電影找他們租車,做布景也做主角,反而因租車拍攝而開它出來的機會,還較自用的多。「好像變了少少商業性質,但其實酬勞都只夠養車,不是賺很多。」他笑說。
Panel Van 換門開窗
阿輝的一部,是原版Panel Van 模樣。「這部車是在大阪附近的,當時在Yahoo 拍賣網站見到。賣家說,這部車多年無做車檢,應該是由公司或私人收藏,一直存放在倉庫裏,因為若果這部車在日本仍在使用的話,狀態沒可能這麼好。」他說。
他買這部車已經有三、四年了,買的時候是完全的full panel,側面除了第一隻窗,全密封。車身狀態屬於一般,不是全完美,有些微霉爛。「見它被放上日本拍賣網,從螢幕一看,覺得狀態非常好,想也不想,便買了下來,當時價格是二百萬日圓。」
這部車在疫情前到港,然後阿輝把它改為兩隻車窗,增加中間的一隻,全車噴油,大執一番。「找到全新的窗,車門則買了一道舊門和一道新門。我記得找那道新門,是全世界去找,泰國、美國都找過,剛好給我找到一件old new stock,是左邊車門,因為專門給右軚用的左邊側門,很少見。這部車是雙側門,左軚版本多,因此右邊門較易找,左邊的很困難。很幸運找到兩道門,便多了兩隻窗,再少少燒焊,全車噴油,換了膠邊,因為部車本身狀態不差,雖非完美。」阿輝補充說,買回來的時候,少量生鏽位置多數在窗邊。
落手落腳自行修整
阿輝懂修車,很多時是自己落手落腳做,因此復修的人工成本無得計。「我記得付了三至四萬港元給噴油師傅,而整體維修成本不超過十萬港元,包括所有零件和噴油。整個維修過程歷時兩年多,然後出牌。」阿輝說,出車登記稅頗貴,要六萬港元,他覺得有點誇張。「事實上這車到港後,我已向相關部門報足資料,計算到的稅項是六萬元。」計算所有車價、維修費和稅項,所費相信不超過三十萬港元。「坦白說,現存有質素的T2,數量很少,即使在日本,也很難見到。如果能夠從電腦看照片也覺得部車狀態很好的話,那真車應該真的很好的。」阿輝有他的網上買車心得。
阿輝這部T2 外色本是原裝橙紅色,在日本的T2 多數是奶白色,但上手日本車主把它噴了橙紅。「到港後,我就想,不如一半白一半紅吧,看上去很是精神。」至於內籠,則保持原裝,無噴過油。把後邊的座墊疊開來,車尾可以作臥床。這T2 也加裝了冷氣,獨立冷氣機出風口就是以前的士用的一樣。
很多人也會問,玩T2 的成本,貴不貴?「其實比養任何一部車都要便宜。它不用怕引擎過熱,不用煩更換零件,幾年來,只換過一次機油。這部車到港後,進行過一次大修,很久也不用再維修。加上它不是經常開,就是在星期日天氣好才出去一下,落雨的話,便不會開了。」不過,這部車卻耗油量驚人。「每次入1,000港元電油,不知能否行300 公里,都幾恐怖。因為這部車在日本改用了雙化油器,他們很流行這個改裝,可能嫌原裝規格的馬力不夠吧。」說着說着,阿輝便想到,「這部車的引擎仍要執一執,遲些時候要『落機器』看看。」
但他認為,從另一方面看,T2 的設計,其實很劃時代。「以六、七十年代的貨van 來說,有地台伸出的棍波已經很劃時代了,回看當年的日本貨van,哪會出現地台棍波式設計呢?多數都是『軚波』,操控感是遜色一點。所以我覺得,T2 在那個年代是超班的,日本貨van 怎能相提並論? T2 更有全平地台walk-through 設計,大約去到八十年代,日本貨van 才有類似設計。」
至於玩T2 最開心之處,他認為是每逢出街都被人望,望望這部真版「哦靚之van」,很多人會加以讚賞,不過夏天的話,他便捨不得開出街。「你問我評這部T2幾多分?我會說,大約70 分吧,扣了30 分,是引擎狀況未盡完美,還有,內籠仍差少少......。」
SPECS
VOLKSWAGEN T2
● 引擎:氣冷式水平對向四汽缸
● 排氣量:1,581cc
● 最大馬力:60bhp/4,400rpm
● 波箱:四前速手動
● 車身長 x 闊 x 高:4,420 x 1,765 x 1,950mm
● 軸距:2,400mm
● 重量:1,265kg
● 極速:105km/h
撰文 = 陳自齊
攝影 = MADLIGHT
鳴謝 = CARPUS 虎地山莊 場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