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為香港贏了個冠軍~PLUTO MOK的電競成長路(五)
上文講到, 香港模擬賽車手Jay C Wong 落場比賽,並贏出Clio Cup冠軍,來到第二年新一季,應如何發展下去?於是Pluto 想:「不如由司徒永信借出他的一部Evo, 由我去營運,Jay C Wong 則落場鬥,看一下能否鬥至最終目標的澳門路車賽。」
2017 年的澳門路車賽競爭激烈,30個參賽席位,約18 個是1,950cc 以上組別,多為Evo 參賽,餘下的是1.6T。Evo 的那組可能有50 部車去爭逐18 個澳門路車正賽的參賽資格,選拔賽在珠海進行。Pluto憶述:「我們用了司徒永信買回來的車造快圈的Time Attack Evo, 很厲害, 馬力高達600 匹,碳纖車身。排位時間是1:45,排第15 位起步,參賽18 部車而排第15,當時相信仍有機會參加澳門賽事,但很可惜,正賽時發生故障,拿不到分數,去不了澳門,非常灰心。」
他更指出:「在真正賽事中,我要面對現實的問題。即使具備戰車與贊助金錢,但是營運、後勤、零件仍要花費很多,買副引擎又要十幾、二十萬元,開支很大。當時候自己只有十幾、二十歲,我們幾個人雖然獲得贊助,金額卻是不足夠的,沒有辦法之下,只得退出比賽,真是鬥不了。即使有機會贏出,但每次都有一些零件出現故障。」
不能闖進路車賽,2017 年之後,Pluto突然想到,不如自己落場比賽。「很神奇,當時我『無端端』的贏了一個Shell 模擬賽車的比賽,賽事是由HKAA 和Sideways合辦的。由於Shell 和寶馬是合作夥伴兼廠隊賽車贊助商,BMW Motorsport 遂邀請了全球勝出Shell 模擬賽車的代表一同前往法國Paul Ricard 跑道。於是,我可以駕駛真實的寶馬M2、M3、M4 等高性能跑車,在那裏做出計時記錄,加上有扭樽賽,真的樂在其中。」
在旅程上,Pluto 認識了Shell 香港的朋友,對方覺得他很認真對待這個比賽,並且在Paul Ricard 跑道贏了個冠軍。他補充說:「香港Shell 透過模擬賽車比賽來選拔我們,我在Paul Ricard 跑道贏了第一,其實我是不斷模擬練習,深入認識這賽道,哪個位置可以開快一點,不斷去摸索。能在賽場上駕駛寶馬,又有體驗帶有越野成分的X5 和靈巧的MINI,然後更代表香港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Shell 隊伍,我們都非常震驚。」
車迷們認識的寶馬廠隊巴西車手法夫斯(Augusto Farfus),是活動大使,也教授大家駕駛技巧,「我坐他開的M4 去跑Paul Ricard,厲害得很,我又學習他關掉TCS 駕駛M2,很好玩!最後由他頒獎給我們。回到香港,也見媒體報導。」
在此之前,Pluto 一直覺得自己缺乏落場比賽的里數,只得小型賽車和track day的里數。如有的話,在法國Paul Ricard 可能會開得更快。他說:「2016 年曾與Jay C Wong 一起去考取賽車牌照,我們把心一橫,純粹採用模擬器去練習,之後便以一部778 車隊的賽車去考賽車牌。於是,我們兩人便有了賽車牌。之後往台灣玩Gymkhana 比賽,要不是後段走錯方向,便幾乎可進入決賽,只差一點點罷了。及後,我們再去玩飄移。」
設立了自己的PRP 車隊,2017 年因壞車卻無緣澳門賽事。Pluto嘆息道:「我的賽車之路該怎樣走下去?既然有心自己落場,在2018 年,我便用自己身份往Top Racing 租了一台GK5 去參加GIC HKAA 1 Hour endurance耐力賽,由兩個車手接力輪流駕駛。費用很便宜,租車一人只用一萬多元,連同所有的輪胎和汽油,加上報名費,二人花費三萬元左右便可以。」
「我於是去找贊助,貼上贊助商貼紙,同時用低成本繼續探索賽車比賽。試了幾次track day,可以了便選購slick 胎落場比賽用。」那段時間,在試車的時候,Pluto便帶同兩位PRP 隊員往內地,他說:「PRP這組織一心推廣模擬賽車,幾個隊員跟我年齡相若,是當年在城大讀書時,發現原來有幾個同學也玩模擬賽車,參加學界的模擬車比賽,於是我便拉着他們一起,情況就好像我當年被車手拉去肇慶參加track day 一樣。」
PRP 隊員有機會落場開GK5,駕駛真實賽車去兜圈。「我自己第一次在肇慶場兜圈是採用街車Mazda2,他們這部GK5是賽車規格,有防滾架,很漂亮,他們玩得很開心,覺得很過癮。他們可以開得很快,一點都不慢,第一次到肇慶GIC track day,圈速已跟我的差不多,很神奇。」Top Racing 的朋友覺得,這幾個小朋友也挺快。Pluto 說:「是的,我們都是模擬器出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