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複雜 身份特殊~URAL 750 RANGER
想當年,堅叔何嘗不是與時下年青人一樣,甫滿18 歲便跑去報名學車,不慎「肥」了一次後,不出20 歲便成功考獲電單車駕駛執照。然而,他又曾如初為人父的男士,暫且放下這個玩意,乖乖做好新手爸爸後重拾舊歡。現時年過60,扣除幾年「湊仔期」,可算騎足30 載,正享受多姿多采的退休生活,忙着玩,不再忙搵食!
堅叔是香港sidecar 同好群組的活躍份子,過往亦擁有過其他sidecar,當中包括一部加裝sidecar 的本田(Honda)越野車。在香港玩sidecar 的車友向來不多,加上近年sidecar 驗車出牌變得相當困難,有興趣加入的車迷可謂寸步難行。過往的sidecar 要通過驗車,已仿如過五關、斬六將。據堅叔透露,近年修例後,基本上只有出廠時已完整裝妥的sidecar,兼且要出示到廠方的證明文件,才有機會通過政府驗車。而市場上有原廠sidecar 的電單車有幾多款? Ural 可算是大漠中的青泉。
駕駛技巧有所不同
某天,堅叔路經一間經營平行進口電單車的車行時,見到一部在香港極為罕有的Ural Ranger 750 sidecar,旋即入內表明購買意慾,而車行負責人卻指那部屬於私人珍藏,但可代為訂購一部全新的,堅叔於是「打蛇隨棍上」。結果,一切繁複的訂購及驗車程序均由車行代辦,價錢亦與外國相若。好幾個月後,原已屬小數族群的sidecar,又再合法地增添了一名新成員。
駕駛電單車,技術與開私家車截然不同,因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駕駛電單車也另需獨立的執照。而駕駛sidecar,技巧上亦有別於單獨的電單車。電單車因轉彎時車身可作傾側,駕駛者可作出「搬身」動作加以反向平行,例如轉左時車身往左傾,上半身往右傾。不過,sidecar 因為不能傾側,故彎路操控上的特性,需以不同技巧對應。例如轉左時,上半身須往左傾以抵消離心力。若入彎速度過高,除推頭外,更有機會翻車,尤其是往sidecar 的一邊轉。
法定地位各有不同
電單車沒有左右軚之分,但sidecar 卻要裝在靠近行人路的一方,即是在左上右落的香港,sidecar 要裝在左方,因此亦衍生出多一個考量,由外國進口電單車,從世界各國均可,但sidecar 則要顧及安裝方向。此外,sidecar 並非簡單的附加配件,不可隨便裝拆,而且安裝位置與電單車之間的傾角,不同型號亦各自有特定規格。
生於右上左落的前蘇聯,Ural 的sidecar 原本安裝在右邊,為遷就這布局,一般裝在右邊的腳撻棍被調往空間較鬆動的左邊,但右駕版不僅腳撻棍被保留在左邊,連橫向驅動軸的安裝也受到限制,廠方又懶得為少數市場製作相反方向的部件,所以運銷英國及澳洲的右駕版本,直至最近才有兩輪驅動版本供應。
近年,三輪車在香港大行其道,但在法律角度上,sidecar 卻跟機動三輪車不同。機動三輪車司機及乘客均毋須佩戴頭盔,但sidecar 只有側車乘客毋須佩戴頭盔,駕駛者及後座乘客均與電單車睇齊,必須戴上頭盔。機動三輪車須泊在私家車位,不可泊在電單車「骨位」,而sidecar 則跟電單車睇齊。車身雖闊,但不可泊在私家車泊車位。如私人停車場的公契列明不許電單車進入,就算你是私家車車位業主,嚴格而言亦不可停泊sidecar,故它在泊車方面相當尷尬。幸好,堅叔租到一個靠牆的電單車位,不僅闊度充足,又不會為自己或他人帶來阻礙。
為戰事而生 前敵國供件
這款sidecar 的由來,要追溯到1940 年,當時的前蘇聯正面臨納粹德國攻擊。史泰林從波蘭閃電戰中,得悉蘇軍欠缺一種可在戰地靈活穿梭的輕巧型車輛,以方便軍隊在任何角落戒備。蘇共政府便將先前獲得生產權的寶馬(BMW Motorrad)R71 電單車「攞正牌」照抄,再加裝sidecar,成為元祖M-72 軍車,並在二戰期間生產了近一萬部。現代車迷未必跟古老的原廠R71 有過一面之緣,但甫見到那副750cc 風冷水平對向雙汽缸引擎,相信立即理解到其來自寶馬的根源。
Ural 近年轉用大量進口部件,無獨有偶地,二戰期間為前蘇聯的死對頭——三個軸心國,現時均為Ural 提供高質部件,包括德國Sachs 的避震機、意大利Ducati的點火系統和Brembo 制動卡鉗、日本Denso 的發電機,還有無數小如螺絲等部件,都來自西歐的供應商,用家都指可靠性提升至能抵受日常頻繁使用。
行軍妝扮
堅叔並非要執着地打扮一番才出車的貪靚一族,但這部Ural 有其軍車身份,骨子裏自然流露出粗獷的個性,原裝配件還包括後備燃油桶和掘剷,堅叔更在sidecar 前方,加裝了兩個仿真的子彈箱,原為携帶7.62 x 54mm口徑的機關槍彈藥,儲物間格實用,在國內淘寶網更有專為此車而設的機關槍支架發售。除此之外,加裝在油桶旁的一枝2kg 藍色乾粉滅火筒,令行軍味更濃,堅叔說:「當然不希望這些法寶發揮效用,但必要時救到自己,也救到別人。」
停留在概念階段的IMZ-URAL電動SIDECAR 電單車
大家還記得Zero 電動電單車嗎?源自美國加州的它,曾在香港警隊及其他政府部門的車隊服役過,IMZ-Ural 聲稱與Zero 携手研發純電動sidecar 電單車,但除在車展亮相過外,坊間似乎未見其蹤影,仍停留在概念階段。此車動力結構以Zero 的Z-Force 75-7 馬達作核心,最大馬力、峰值扭力分別為60hp 及110Nm,淨重約373kg,極速可達140km/h。至於儲電量為19.5kWh 的電池,可由1.3kW 車載充電器於13 小時充滿。因部分電池可以分裝在sidecar上,令重心更低,使重量分布更平均,因此比傳統燃油sidecar 電單車更易操控。
(圖片提供 = IMZ-URAL)
撰文 + 攝影 = GILBERT 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