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歐美製 前驅後驅四驅大亂試 MG ZS EV TESLA MODEL 3 JAGUAR I-PACE
找來馬大立父子試車,當然不會是四驅越野車這麼膚淺,雖然馬大立是本地少數的四驅車專家,但原來他們父子倆同時亦試過不少電動車,包括本地極少人試過的蔚來(Nio)EP9 超級電動跑車。為甚麼他們會試過這麼多電動車?答案真讓人意想不到: 原來就是因為他們不太喜歡電動車,所以車廠便找他們來試一試,看看有甚麼要改善的地方。今次,《車主》就邀請了父子倆試試三款電動車——有前驅、後驅和四驅,有國產、有美製;而籍貫則中、英、美齊集!
「我認為電動車不是最終極的環保車!」
認識馬大立是四驅越野車,當年跟他上山玩攀爬,只是跟車已經嚇得半死。很多人都估不到原來馬Sir 是電動車專家,他說:「大約有八至十年時間,經常要在內地工作,擔任一支巴黎至達卡車隊的顧問。當時有好多記者問我對電動車的看法,我說不太喜歡-因為太容易操控,收油又會拉一拉,完全不像傳統燃油車。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不時收到當地的傳媒及車廠的邀請去測試電動車,目的是想改變我對電動車的看法。」馬Sir 不只試車,還有機會和車廠的開發工程師『傾計』,「初時見到電動車的設計者多不是中國人,好多都是歐洲人參與,只是中國製造、外國設計的中國電動車。」
馬Sir 還提到,早年的電動車完全「得啖笑」。他說:「我會說初時的國產電動車,只是一部高級版的高爾夫球車,跟高爾夫球車不同的地方是有冷氣和風油軚,這點連車廠都承認。而且,早年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很低,賬面說可以行駛150 公里,但實際上可能只得100 公里。記得早年在港便同你們(車主雜誌)試日產(Nissan)第一代Leaf,當時本想從火炭(我公司)出發經吐露港到大帽山飲茶,然後再回火炭,但是去到嘉道理農場已經發覺電量下跌得很緊要,於是茶也不飲找地方充電。」所以,當時馬Sir 便建議車廠不如買一部本田的柴油發電機放在車頂,沒電時便啟動發電機為車子充電。
經過多年發展,國產電動車廠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現時內地三大新能源汽車巨頭-蔚來、理想、小鵬,都各自有自己的定位,其中蔚來研發出來的EP9 超級電動跑車於2017 年寫下當時紐布靈賽道最快的圈速紀錄- 6 分45 秒90,而且紀錄維持一年才被別人打破。「數年前,蔚來邀請我到上海賽車場去試車,它們全部產品我都試過,EP9 是一部很難得的電動車,它不跟你講0-100km/h 加速有多快,因為已經沒有意思,它們講的是0-200 究竟有多快(官方數字是7.1 秒)。」另外,馬Sir 亦藉此機會問工程師,為何電動車沒有波箱,「他們沒正面我,但只得一個波段好難令喜歡駕駛的車迷轉投電動車懷抱,因為每人居住環境不同,可能你住山頂經常要上山、我住山腳平地多,他又住山中間小路多,若果有高中低三個波段,高波合平路、中波合小路、低波合上山,這樣豈不大家都開心?沒有波段選擇亦是我不喜歡電動車的原因之一。」
其實除了這個原因,馬Sir 另一個不喜歡電動車的原因就是太靜,「電動車沒引擎關係,所以好靜,只得摩打聲和輪胎聲,但玻璃會傳入車外噪音。另外,又試過好幾次在內地駕駛電車,因為車外好熱,車內便開大冷氣,久而久之睡意大增,感覺好無癮。」他還建議各國政府應該要立法制定電動車在行駛時一定要發出聲音,「因為行車太靜,車外行人未必會察覺汽車存在,容易造成危險。」
電動車真的環保嗎?
馬Sir 認為電動車不是終極的環保車,「沒錯,電動車不會排放廢氣,但是電從何而來?不又是發電廠,發電廠要靠燒煤來發電,只不過眼前看不到,污染其實同樣存在。而且電池回收亦是一個問題,我認為政府應該要向每個購買電動車的車主收取十萬元作補貼(電池回收),同時為甚麼電動車可享有牌費優惠,電動車不是一樣佔用同樣路面?所以,你看豐田和福士他們不只單一發展電動車,不像現時內地車廠一窩蜂發展電動車,可能日後會變成最落後的汽車發展。」
英國品牌中國製造前驅MG ZS EV
「我認為它是最似一部私家車的電動車,很適合初次接觸電動車的朋友購買。」-馬大立
今次試駕三款電動車如開首所說,有國產有歐製有英籍有美籍有前驅有後驅還有四驅,而且三者定位和售價不同,其中來自「上汽」製造的MG,是老年的英國汽車品牌,當年最受歡迎是MG B 開篷兩座跑車,所以馬大立一聽到試MG 的電動車,還以為是MG B 電動車,「確實,上汽應該要生產一部電動版MG B,我敢寫包單,一定全球大賣。」毫無疑問,如果有一部電動版MG B,車廠肯定收錢都收到手斷。
第一部國產電動私家車
其實本地不是沒有國產車品牌,東風、福田都是國產車,但電動車就好像沒有,早年的比亞迪(BYD)e6「敗走」之後,終於有第二款國產電動車出現,那便是眼前的MG ZS EV。不過,嚴格來說,ZS EV 應該是第一部打正全新的電動私家車,因為當年的e6 電動車是商轉民用,因為的士銷情不佳才將餘下貨尾轉為二手私家車,所以ZS EV 該是第一部。
「三部車中,第一部跳上車就是這部MG,它給我的感覺是最似私家車,打開頭冚你會見到摩打,不像另外兩部『收收埋埋』,而且它是一部現時很受買家歡迎的SUV,這樣會令人較容易接受。」馬大立還提到現時國產車的設計已沒太多國產味,「其實愈貴的國產車,好像蔚來,整個造型就不似一部國產車。」老實說,眼前的ZS EV 若不是配這款輪圈的話,可能效果會更討好。雖然,ZS EV 的賣相有點似A 車又有點似B 車,但比起山寨國產車來說,已經進步很多,至少車頭的MG 廠徽已經夠「照」!
整體表現好適合香港
「由於是前置摩打關係,所以是前輪帶動,其實這種布局很適合香港,好像今日來到郊野公園,前面有少少爛地,都可以輕鬆行過,不像同場的Model 3 要行得好小心,而且前驅又較省油兼維修簡單。」馬大立還說此車最適合初次接觸電動車的朋友選購,「因為各樣操控都近似傳統燃油車,不像其他電動車一加油就猛向前衝,對從未駕駛過電動車的朋友來說,ZS EV是好容易上手,因為它的馬力不是太大,不過就相當夠用。」本身有三種行車模式,若非sport 模式的話,表現是不太進取的,但開啟sport 之後,反應會變急進好多,我想當車主習慣了其他兩種模式後,才進入sport 模式,相信會更容易熟習。
至於馬大立囝囝Milton(馬維)又怎樣看這部國產SUV ?「如爸爸所說,好似一部入門版的SUV,好容易令人上手,毋須要重新學習,一上車就可以開得出街,唯一和傳統燃油車的分別,就是沒有了轉數表(代之為電量出力表)。另外,我覺得車廂設計好吸引,完全沒有國產車味道,冷氣出風口同中控台都好有歐洲車味道。至於操控,以三部車來說,不算怎麼吸引,但又不算『冇力』,但應該好適合一般人駕駛,不用擔心電動車會『標』得好快。」
美國品牌中國製造後驅TESLA MODEL 3
「若果買來代步的話,真的是不二之選,輕巧、靈活、易操控,特別是我這個年紀,好易上手。」- Milton
全球最好賣的電動車,毋須多說應該是Tesla。不過,好多人都說Tesla 的駕駛感覺似「打機」,對生於analog 的馬大立而言,的確會似「打機」,但對他囝囝來說,就應該好適合,「其實,我好少接觸電動車,不過我認為電動車好適合香港,因為香港牌費貴(最近又加了)、油又貴,而且路程又不太遠,所以最適合電動車。」Milton 還說喜歡Model 3 的原因是車身大小剛剛好,「任何地方都去到,不似得SUV 要擔心停車場不夠高,又或太大部泊不到。」
後驅入門版都夠用
以Model 3 來說,港版有三個規格,試駕的是入門後驅版,四驅的長程版和頂級的四驅高性能版,最抵玩一定是入門版,一換一計劃下車價不到30 萬元,所以吸引好多傳統燃油車買家轉投Model 3 懷抱。不過,現時有售的Model 3 清一色是中國製造,心理上有人覺得不及美版,但現場所見,手工似乎比之前的美版可靠得多,至少邊位不會「大細邊」,而且組裝水平很
高,相信因好多人都擔心這個問題(MIC),所以廠方QC 把關得好緊。
「我之前駕駛過朋友的美製四驅版,跟今日的國產後驅版不同,所以算是第一次駕駛,感覺是十分容易操控,表現極似一般私家車,即使快一點都肯入彎,始終都是鐘情後驅,因為若前驅太大馬力,有機會搶軚,感覺不太安全。」馬大立還說兩部車(美製和國產)看似沒大分別,「除非兩部車停在一起,否則很難分別,但是將有控制全放在顯示屏上,感覺似『打機』,可能我囝囝會喜歡。記得上次用車體驗是還車給朋友後,問他『死火燈』在哪裡?原來放在車頂,我想既然所有按鍵都在顯示屏內,為甚麼不將它放入去?」今次改由國產之後,不但組裝水平高了,設備上亦有進步,原本電鍍地方改為霧黑處理,買家不用自改裝,而且前座兩側車窗改為雙層,隔音明顯較前好了。
操控靈活一流
「其實Model 3 各項設計都好出色,不論價錢、用料、性能都好滿意,但如果你問我三部車之中會買哪一部?我想應該是I-Pace,因為實在好吸引。不是說Model 3 不好,而是每樣都好,變得沒有自己個性。不過,它是今日三部車中操控最好的一部,基本上落山不用制動,收少少油就得,要急進一點,還可以『畀住油』,好好玩。」
至於囝囝又怎樣看Model 3 ?
「操控上好穩定,好容易上手,雖然初上車要透過顯示屏設定很多東西,但是一經設定之後,每次上車都會變得很親切。另外,調校車外倒後鏡,要靠軚盤上兩粒撥輪,初時真的不太習慣。所以總的來說,Model 3 是一部好容易駕駛的電動車, 用來代步真的一流。」
英國品牌歐洲製造四驅JAGUAR I-PACE
「我好喜歡這部車,三部車中一定會買這部,又是四驅,又可以升高車身,升高之後好靚仔。」-馬大立
積架(Jaguar)是最早進入香港市場的歐洲電動車,記得是兩年前的電動方程式揭幕前推出的,有別於一般SUV 設計的SUV,接近斜尾SUV 的形態,跑味比較重,而且車身較矮,進出停車場較其他SUV方便。「I-Pace 的賣相的確很吸引,特別是車身可以升高,用來快跑off-road 路段都沒問題,而且升高了之後,賣相好吸引我。」馬大立說積架比較適合像他自己年紀的車迷,囝囝可能會不太喜歡,「對我來說,積架是有少少『老味』,不過以I-Pace 來說,又不是太差的,我都可以接受的。」
英式品味現代風格
對比時下電動車,可能大家都會有一個問題,為何每款車的鬼面罩都不好看?因為電動車毋須靠鬼面罩入風冷卻引擎,所以大多車廠都將此封密,因此都變得怪怪得的。但是I-Pace 似乎沒這個問題,同樣保留網紋設計,雖不再「通風」,但視覺上似傳統燃油車的設計,感覺較討好,所以看起來不似一部電動車。
「一眼望過去,未上車、未試車,我已經好鍾意,可能是英國車關係。後來知道是四驅,又是SUV,所以若你問我三部車中揀哪一部,I-Pace 一定是我的首選,不是因為價錢問題,而是整個設計、外形,以及車廂布局都好適合我,似足傳統燃油車。」馬大立說I-Pace 和傳統SUV 都有一個通病-就是車身重,「電動車重就一定,因為要放置電池,不過完全沒影響它的操控,快車慢車都很穩定。不過,尾箱空間就稍嫌細了少少,可能要遷就車尾形態和放置尾摩打有關。」他還提到最喜歡它的車頭和兩側沙板的設計,「整體感覺好像一部跑車,好有氣勢,另外車廂的天幕頂又大又吸引。」看來馬大立真的被這部I-Pace 吸引住,未知日後會否在他的火炭workshop 見到他開著I-Pace 出現?
整體表現有快感
馬大立說囝囝未必喜歡這部積架,因為可能會較「老餅」,事實是否這樣?「這部I-Pace 的外形好吸引,車身線條和輪廓好突出,而且車廂布局都好靚,三部車之中最靚是積架,一上車不用重新適應,操作同樣近似傳統私家車。」Milton 說最欣賞是車內的投射表板,「因為電動車冇聲關係,開快一點都感覺不到,有了投射表板後,不用每次低頭去望表板,隨時都知道有否開得太快。」
至於操控又怎樣呢?「可能因為車身較重,加速不像其他電動車會太進取,感覺近似私家車,循序漸進,令人容易適應,這方面我覺得比較好。」Milton 還提到由於可以升高車身關係,進出爛地時就更方便,「不但進出崎嶇路面方面,由於它的車身較一般SUV矮,進出室內停車場就更方面,不用擔心『刮車頂』的問題。」●
MG ZS EV SPECS
車型:五門五座位SUV ● 馬達:同步式電動馬達● 電池形式:鋰離子電池 ● 電池寄量:44.5kWh
● 最大輸出:110kW ● 峰值扭力:350Nm ● 驅動形式:前置馬達,前輪驅動 ● 波箱:單一減速齒
●轉向形式:動力輔助轉向● 懸掛:前 ~ 麥花臣式 / 後 ~ 扭力桿
● 制動:前 ~ 通風碟 / 後 ~ 實心碟 ● 輪胎:前 / 後 ~ 215/50R17
● 車身長 × 闊 × 高:4,314 × 1,809 × 1,644mm ● 軸距:2,579mm
●重量:1,518kg ● 0-100km/h 加速:8.5 秒● 極速:145km/h
● 續航力:428km
● 售價:HK$249,747(已包含一換一計劃,另有入門版:$234,185)● 查詢:富利堡汽車:2877 6700
● 網址:www.Richburgmotors.com
TESLA MODEL 3 SPECS
車型:四門五座位房車 ● 馬達:同步式電動馬達● 電池形式:鋰離子電池● 電池寄量:54kWh
● 最大輸出:-● 峰值扭力:-● 驅動形式:後置馬達,後輪驅動● 波箱:單一減速齒
● 轉向形式:動力輔助轉向● 懸掛:前 ~ 雙搖臂 / 後 ~ 多連桿
● 制動:前 ~ 通風碟 / 後 ~ 實心碟 ● 輪胎:前 / 後 ~ 235/45ZR18
● 車身長 × 闊 × 高:4,694 ×1,849 × 1,443mm ● 軸距:2,875mm
● 重量:1,825kg ● 0-100km/h 加速:5.6 秒● 極速:225km/h
● 續航力:448km(WLTP)
● 售價:HK$299,800(已包含一換一計劃)● 查詢:Tesla HK:3974 0254
●網址:www.tesla.com/zh_hk
JAGUAR I-PACE SPECS
車型:五門五座位SUV ● 馬達:同步式電動馬達● 電池形式:鋰離子電池● 電池寄量:90kWh
● 最大輸出:147kW x 2 ● 峰值扭力:696Nm ● 驅動形式:前後馬達,四輪驅動● 波箱:單一減速齒
● 轉向形式:動力輔助轉向● 懸掛:前 ~ 雙搖臂 / 後 ~ 多連桿
● 制動:前~ 通風碟 / 後 ~ 實心碟● 輪胎:前 / 後 ~ 245/50R20
● 車身長 × 闊× 高:4,682 × 2,011 × 1,566mm ● 軸距:2,990mm
● 重量:2,133kg ● 0-100km/h 加速:4.8 秒● 極速:200km/h
● 續航力:407- 470km(WLTP)
●查詢:British Motor:2880 1339
● 網址:www.jaguar.com.hk
撰文:SIMON TSE
攝影:SIMON TSE + GILBERT 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