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個十五樓養的牛牛廣告小主角,搖身變成歌影視三棲藝人,張繼聰的確花了不少心思跟努力。至於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是一位電單車迷,而在九十年代初推出,全球產量只有200 部的鈴木SW1,自在路上偶遇後便念念不忘,如今更成為這款經典電單車的主人,親身感受它的好!
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正值一個對未來充滿希冀的時代,同時亦對過去的文明重新欣賞、作出致敬,因而在設計界別衍生出一個新門派,以過去的經典塑造出仿古外形,但骨子裏卻採用當代技術,甚至加入具前瞻性的新科技。這種水乳交融的新舊配搭,被世人冠上一個漂亮的名字——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
指馬為羊
「當日我正在乘車過海,見到一部外形古典、線條圓渾的綿羊仔,印象之深令我過目不忘,於是立即拿出手機拍下,並將照片傳到二輪車友群組尋求答案,繼而得知這款電單車是鈴木(Suzuki)的SW1。亦因為當時太太謝安琪(Kay)正學習駕駛自動波電單車,故希望靜俏俏送她一部如此獨特的綿羊仔,討她歡心!」
身為車迷,瀏覽本地二手車買賣及外地汽車拍賣網站,可被視為慣常的網上活動。某天,張繼聰(Louis)竟在緣份的安排下,遇見這部鈴木SW1 在香港放售,只恨當時身在外地,所以火速委託一位香港車友,相約賣家試車。
那位朋友不僅對電單車有高度認識,也表現得非常交帶,除了給予Louis 一份詳細試車報告,還拍下試車影片,更勝千言萬語。當Louis看得津津有味時,無意中發覺朋友在駕駛期間,左手及左腳均有所動作。此刻他才晃然大悟,原來SW1 並非自動波的綿羊仔,而是採用傳統的棍波操作。換句話說,原計劃送給太太的驚喜禮物並不合用,但自己卻更喜歡,於是將計就計,據為己有。一個美麗的誤會由此誕生,而太太Kay 在娛樂版的耍花槍式回應,更成為一時佳話。
同出一轍
於1992 年只製造了200部的鈴木SW1, 與包括Be-1、Figaro、Pao 及S-Cargo 在內的一系列日產(Nissan)Pike Car同出一轍,出自工業設計達人坂井直樹的手筆,同以復古未來主義一再引起車壇迴響。此外,SW1 更於同年獲得被譽為日本工業界殊榮的Good Design Award 最佳設計大獎。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車身設計,流行絕對圓滑的流線形,這設計亦同樣地伸延到電單車身上,藉此將八十年代浮誇的稜角遂漸柔化。SW1 正是生於這個年代,圓渾的線條,卻與當代格調大相逕庭, 將五十年代古典風味的形態,再融入九十年代的精雕細琢之中,散發出古典格調的同時,亦將SW1 的獨特形象,塑造得令人過目不忘。
結構上,SW1 與GN 系列街車皆有共通點,但車身則破格地由完整外殼包裹。街車有一個叫Naked Bike 的英文暱稱,貼切地形容街車的車架和引擎幾乎完全裸露,沒如跑車和綿羊仔般收於外殼之內。再加上車頭兩側的分離式擾流板,令形象更似偉士(Vespa)經典綿羊仔的傳統容貌,難怪Louis 會以為SW1 是部綿羊仔。
SW1 的外殼線條圓滑,兩側板塊剛好將引擎遮蓋,與車尾輪拱的儲物格連成一線。傳統電單車的油缸位置,在SW1身上實為一個空間實用的儲物箱,酷似現時本田(Honda)的NC750 車系, 油缸設於車尾。當揭開座椅,便可見到真正的油缸入口。
貼地的機械設計
坐擁20 匹馬力的249cc 的風冷四衝程單汽缸引擎,沿自同門的GN250 街車,經由五前速波箱,透過皮帶驅動後輪。提到鈴木的GN 長青車系,可能都會勾起大家學車時代的奮鬥回憶,皆因GN125 曾是大部分駕駛學院的指定訓練車。
由車身前端通風口可見,兩條排氣歧管由中缸位置導出,通往車尾兩側的可調式消音器。引擎排氣歧管通常是每氣缸一條,但在少數單汽缸電單車上特意好事成雙,正如SW1、GN250 和Louis 的第一部電單車本田GB250 一樣,明明是單汽缸引擎,卻裝有兩條排氣歧管,通往設於車身兩邊的尾喉。
簡潔的儀錶板,視覺上分為左、中、右三個部分。正中位置佔最大面積的是車速計,右邊是匙膽所在,但左邊轉數錶欠奉,反而罕見地設有油錶。須知直至今時今日,仍有不少電單車沒有油量顯示,想知油缸內剩下多少燃油,只能靠傳統的「搖缸」方式,憑經驗和感覺去判斷剩餘油量,又或以行車里數去計算。
「我考取電單車駕駛執照已是八年前的事,起初因為見到新派三輪車Can-Am Spyder 外表吸引,才決心考取電單車及機動三輪車駕駛執照。但試駕後又覺得不是味兒,便一拼把電單車都暫且放下。當時由報名至路試合格,也只是需要幾個月。反觀現在卻要需時一年多,要真正地對電單車有愛,才能堅持到底。相信太太亦想親身感受一下開電單車有多吸引,才不甘只當後座乘客,決意一人一車,比翼雙飛。」張繼聰說。
放下這玩意多年後,早前又受到圈中好友森美所「荼毒」,令他重新迷上電單車,並由哈利(Harley-Davidson)重新出發。Louis 也深明電單車的「毒性」之強,全因價錢相對其他車種低,佔用位置亦較少。成為收藏家的發燒友,買車一部接一部,不少都要另租倉庫收藏,他也直言正在邁向這一步。賢妻即將考取電單車駕駛執照,他笑說有藉口將部分電單車收藏,名義上送給太太,變相可以繼續增添收藏。
去年初正式入手時,這部亮麗的SW1,車齡不經不覺已有29 年,幸而機件狀態尚算理想,無需大花心血去翻新,唯獨化油器日子有功,經技師妙手回春後,引擎表現再次變得精神暢順。Louis 更指這部SW1,比他收藏的其他經典車「乖」得多,要讚日本車的可靠性高,不致令他三番四次在路邊無奈地等待拖車打救。最幸運還是所有玲瓏浮凸的車身部件都無花無損,否則要為如此稀有的經典車尋找專屬部件,只嘆有如大海撈針!
問Louis 會給這部SW1 一個甚麼定位,他指平時以車會友,也要顧及其他車友對車款的選擇,遊車河時多會選擇哈利,而這部SW1 則用作獨自出行時代步用。
轉波操作有別
「記得剛取車首次駕駛時,一開車便聽到SW1 的引擎聲充滿復古味道。但起步後試圖踢上二波、鬆開離合器時,引擎卻空轉起來,見到儀錶板上的綠色空波提示燈亮起,原來誤入空波,方記起SW1 的轉檔操作,有別於我開慣的哈利電單車。」SW1 所用的波箱操作,屬傳統的「循環檔」制式,有別於香港絕大部分棍波電單車的「國際檔」設計,就連各大駕駛學院所用的訓練車,亦屬於這種「1N23456」的「國際檔」制式。
其實,「循環檔」在小型棍波電單車上才是最常見的設計,但操作模式卻跟「國際檔」方向相反,連空波位置也不一樣。「國際檔」的操作,是將轉檔腳踏踩下降檔,踢上升檔,而空波則位於一波與二波之間。「循環檔」的轉檔腳踏,是個可往前後踩的「韆鞦架」,前踩升檔,後踩降檔。當升至最高檔時再往前踩,便會回到空波位置。如此時再往前踩,會循環到一波重新開始。那一種制式比較方便?就要視乎駕駛者的習慣了,但Louis 和不少騎士都有同一投訴,就是部分使用「國際檔」的車種,很難準確地踢入空波, 因一波與二波之間的半格位置可會是含糊不清。
日產這幾款Pike car,產量每每都上萬部,這些年來已令收藏家爭相搶購。鈴木SW1 的產量更少得可憐,當年只生產了200 部,而且只供應予日本本土市場,坊間對SW1的認識實在不多,甚至連互聯網上的記載也不太詳盡。以知名度而言,必定比日產Figaro、Pao 等Pike Car 成員低,但搶眼程度卻要比它們高。認識它的會識英雄、重英雄,向它稀有、破格的身份致敬;不認識它的,也會被獨特的復古外貌吸引。自問是經典電單車發燒友的朋友,請不必對不認識SW1 而難過,全因SW1 在整個地球上的存量實在太少。當汽車生產商為賽車而不惜工本地生產數千、甚至是數百部的超級限量版時,只有200 部的SW1 自然極奇珍貴。
SPECS
● 引擎:風冷式四衝程單汽缸,單頂置凸輪軸,34mm Mikuni 化油器
● 排氣量:249cc
● 最大馬力:20hp/8,000rpm
● 峰值扭力:21Nm/5,500rpm
● 缸徑 × 衝程:72.0 x 61.2mm
● 壓縮比:8.9:1
● 波箱:五前速循環檔,濕式離合器
● 懸掛:前 ~ 正立式前叉 / 後 ~ 五段調校雙吸震筒
● 前傾角:26.67°
● 拖曳距:103mm
● 制動:前 ~ 油壓單碟式 / 後 ~ 鼓式
● 輪胎:前 ~ 110/80-16 55S / 後 ~ 140/70-15 64S
● 車身長 × 闊 × 高:2,105 × 840 × 1,095mm
● 座位高度:770mm
● 軸距:1,380mm
● 重量:183kg(淨重)
撰文 + 攝影 = GILBERT HUI
VIDEO = MACH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