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哼起「冷風吹,心裏空虛,車飛向遠方……」這幾句歌詞,必然會令大家聯想起在1995 年上映、由劉德華、吳大維、錢嘉樂跟梁詠琪主演的電影《烈火戰車》。片中幕幕飛車鏡頭令觀眾大叫精彩,兩位主角所駕駛的本田NSR250R和躍馬TZR250R電單車, 更因為這齣電影而成為車迷追捧對象。
2021年10月9日,颱風獅子山襲港,八號風球高懸,戶外活動被迫暫停,不少市民留在家中觀賞電視節目。當晚有電視台重播過去26 年來,誘導不少大小朋友留意電單車的經典港產電影《烈火戰車》,忽然成為熱門話題。事有湊巧,今期《車主》有幸邀得在電影中擔任劉德華、吳大維替身的方紹權與葉顯貴,跟大家分享拍攝期間的點滴。
從上映至今雖已相隔26 年,但車迷與電影迷皆對《烈火戰車》這齣港產賽車電影依然念念不忘,而我們今次封面故事的主角,既有兩款曾在片中出現和至今仍備受追捧的電單車、在戲中曾作短暫亮相的本田NSX,以及協助拍攝的豐田MR2。此外,為兩位主角拍攝飛車場面的替身,亦趁機會跟大家分享當年的拍攝情況,順道一起重溫九十年代的街道飆車夢。
在那個狂風大雨的周末夜,不少戲迷與車迷都應該安坐於家中電視螢光幕前,重溫在1995 年上映的經典港產賽車電影《烈火戰車》,其中劉德華飾演的主角Joe,跟吳大維飾演的David 在片中開着電單車幾乎走遍全港,場面緊張之外,也不乏驚險鏡頭。至於當中的飛車鏡頭,實情是由兩位主角的替身協助拍攝!
暱稱阿九的葉顯貴,是1991 年澳門東望洋電單車新手賽冠軍,順理成章因系出名門,身形夠高大而被選中,成為吳大維的替身。至於人稱波浪的方紹權為何被選中?原來背後有段小插曲。他活躍於小型賽車界,本身是「四個轆」的特技車手,因另一齣電影暫停拍攝,又得到特技領班羅禮賢和導演爾冬陞賞識,試鏡時被問及:「電單車你懂開嗎?我們有一齣電單車主題的電影,需要一位替身車手。」為人風趣幽默的波浪答道:「我平時也會駕駛偉士牌(Vespa)綿羊仔送貨的。」當時不知羅禮賢和爾冬陞聽罷後,有否忍得住笑!因體態和身高都與劉德華相近,故他立即被鎖定為目標。
一拍即合 最佳拍檔
據阿九和波浪兩位所說,他們皆是中途加入,為着頂替原來有兩位替身。曾出戰過澳門格蘭披治大賽的導演爾冬陞,對賽車運動不僅有高度認識,還兩奪房車新手賽冠車,他清楚理解到,究竟片中需要甚麼畫面、甚麼劇情,以及迫真得來要貼近現實,才最能藉着賽車這個離一般人相當遠的題材俘虜人心。他們加入之前,其實已拍好了部分畫面,爾冬陞播給他們看後,他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然而一拍即合,成為最佳拍檔。
阿九和波浪這對最佳拍檔,主要負責常規高速駕駛場面。所以當被問到他們在那些場景出現過,阿九概括地說指除「炒車」外,絕大部分畫面都是由他們上陣。而涉及碰撞墮地等危險動作,都由專責特技車手操刀,為免稍有差池,受傷換人又再耽誤進度和增加成本。在電單車上負載攝影機的畫面,也大都是另有專責車手駕駛,因重量分布不同,而令操控特性有所轉變,怕開慣正常車輛的他們一時適應不來。但在攝影效果上,爾冬陞有時也希望尋求突破,偶爾會叫他們嘗試駕駛攝影車,看看在不同的經驗層面,以及對駕駛的認知下,拍攝出來的畫面能否帶出更佳效果。然而,很多時由他們「孭機」拍攝得來的片段,也被剪入最終放映版本。
事隔二十多年,有時候大家都搞不清楚,某些場景是你追我,還是我撞你,但絕大部分場景他們仍歷歷在目,彷如只是昨日發生的事。正如鹿頸煞科大對決的初段,Joe 和David 多次互撞尾輪的場面,而且是迫真地出力撞。阿九搶着說被撞的一刻,的確毛骨悚然!
據「波浪」方紹權所講,兩位大明星在拍攝期間,跟他們一班特技人打成一片,毫無架子。
誰是誰的替身
波浪因體態和身高都與劉德華相近,所以主要是劉德華的替身,而身型高挑的阿九,則主要是吳大維的替身。此外,錢嘉樂駕駛躍馬(Yamaha)TZR「尾排」,與吳大維開着三菱(Mitsubishi)GTO 追逐的一幕,直至在十字路口混亂中捲入泥頭車車底前, 也是由阿九充當錢嘉樂的替身。同樣地,劉德華飾演的主角Joe,帶着憤怒之情離開Paul 叔(秦沛飾)的壽宴,中途停車丟下女友阿儀(梁詠琪飾)一幕,雖然隔着頭盔看不見面部神情有多兇狠,但他們露骨地演繹出怒氣沖天的駕駛狂態,完全失去賽車手應有的理智,嚴重削弱正常判斷及操控能力,終歸出事重傷及送命。
雖然兩位都是特定主角的主力替身,但也會有掉換身份之時。好像阿九也曾擔任劉德華的替身,披上同一戰衣,開着同一輛電單車。觀眾在短至數秒間,的確難以判別一個看不到容貌的人。他們自己仍記得那一幕、那一個畫面的是自己,而更有趣是他們的太太重看電影時,表示從身型上認得出那個是她們的夫君。
趣聞軼事
波浪覺得最開心莫過於是可以攞正牌飛車。當年未有珠海賽車場,難有機會學習「飛跪」、「磨包」等高階駕駛動作。拍攝期間有齊全身護甲便邊拍邊學,而本身已有豐富賽車經驗的阿九也識英雄重英雄,看見「波浪」素有潛質,除學習迅速外,膽量還及得自己,三扒兩撥後已經有板有眼,本身互不相識的他們確是不打不相識,更成為畢生好友。
阿九表示,深刻的趣事不多,拍攝過程寓工作於玩樂,十分開心,更慶幸沒有重大意外。提起意外,阿九記得在某天拍攝的熱身時,原本用作鹿頸煞科大對決用的PGM IV,被他意外撞毀,也算是唯一嚴重意外。徐錦江飾演的老鬼,在片中跟隨貨車,於劉德華位處大坑的車房門前卸下的全新廠車,就是阿九當日所撞毀的同一部。電影中所見是該車經盡力搶修後的狀況,可見排氣喉上仍有花痕。缺少了本來用作拍攝的PGM IV,拍攝工作還要繼續。所以在這次對決中,車輛被迫換成兩部換上藍黃煙草商拉花,以及紅白藍綠原廠拉花的PGM III 頂替,除非定鏡仔細觀察,也未必察覺得到這個穿崩位,因PGM III 和PGM IV 外貌實在太接近!
最驚險鏡頭
近四個月的拍攝歷程中,最驚險場面不外乎是劉德華和吳大維在鹿頸的煞科大對決中,閃避突然殺出的旅遊巴士那一幕。當日做劉德華替身的是阿九,正式拍攝前循例綵排一次,而攝影機也像正常拍攝地roll 着。阿九表示並沒有預計那旅遊巴士出現時會那麼近,事隔二十多年,仍覺得是「執返條命仔」!到正式拍攝時,卻因為本能反應,旁人視覺上看不出那份從心而發的驚慄,故最終還是選用了綵排那一個鏡頭。
這裏還出現了一段小插曲,事關畫面只有劉德華出現,所以拍攝時只有他們其中一位在場。二十多年來,原來阿九並不知道,其實波浪比他更早已拍過這一幕,只是驚慄程度不夠迫真,所以最終沒有被採用。阿九得知後頓時笑罵波浪:「如果你做得好一點,我便不需要嚇破膽!」
重施故技 可以考慮
如果再有機會當飛車替身,會考慮重施故技嗎?波浪二話不說:「會!一定會!一個車癡還有甚麼開心得過攞正牌飛車?」反而阿九卻表示,狀態不同還不是重點,心態不同才是考慮因素,笑說:「出幾多錢先?哈哈!」
《我要衝線》的赤木軍馬,在故事結尾時說過:「我對賽車無侮。」《頭文字D》在First Stage 結局篇,完結前也出了一句:「致敬我們追過的青春,燃燒你的夢!」他們為這齣電影的付出,實在的是一筆酬勞,以及片尾字幕中,大名一現。無形的卻是二十多年來,「荼毒」無數年輕人去欣賞電單車,去了解賽車手的內心世界,去嘗試走他們的路。表面是劉德華、吳大維、錢嘉樂的車手,頭盔內其實都是他們的樣子。無論當年今日,就算電單車已由二衝程變成四衝程,日後再成為電動也好,他們也成為了一齣經典電影不可或缺的成員。
人生中,並不一定要做過大官、食過大茶飯,才叫有所成就。Beyond 的黃家駒也說過:「生命不在乎得到什麼,只在乎做過什麼。」年青時做過一件事, 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換來無限回味,是真正的青春無侮,不枉此生!
撰文 = 鄭達基 + GILBERT HUI
攝影 = 梁智輝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