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署 由6月1日起取消古典車輛及個人進口用汽油車輛作首次登記時的豁免受安排,引起汽車業界及一眾汽車愛好者關注。多個汽車團體代表於6月10與環境局及環境保護署官員會面。車界都底要求甚麼?現分享與會者之一、人汽集團行政總裁何潤文致立法會及環境局局長的信。
致立法會及環境局局長:
大家好, 我是何潤文,是汽車註冊進口商之一,專營珍藏車及跑車的存倉服務,亦是新界區最大型汽車 展銷場的經營者,公司提供汽車進出口,儲存及維修服務,我曾在主流媒體從事汽車編輯工作超過八年, 比較熟悉汽車業的運作。
日前局長取消對超過二十年車齡的進口車輛(下稱古典車)噪音及廢氣排放標準檢測豁免(俗稱環保 信),就這事件我嘗試用多角度去探討一下。
局長取消豁免目的就是減少溫室效應及減低碳排放,這個亦是世界各先進國家都一同努力做的事。然而 在處理環境保護與汽車文化保育之間的平衡,對減排要求最嚴緊的英美國家都對保育汽車文化有以下的 豁免。
英國: 40 年車齡以上的車不用年檢(包括驗廢氣),超過 10 年車齡的易手車新進口只需要驗 CO (跟香港 政府認可驗車標準相若),不需跟隨 EURO 6 排放標準。
美國:1975 年以前生產的車有廢氣豁免,在美國只准左軚為主車輛的情況下,只要有撞撃測試報告,亦 可為超過 25 年車齡的左軚或右軚車輛作登記。(可參考以下連結頁)
相對於香港,有 6 年車齡的車輛不論車種及制造年份,每年都要通過政府指定驗車中心驗車,驗車合格 後才可以續領牌費及在道路上行駛,可以說現階段香港對汽車結構及廢氣的管制已較歐美國家更嚴謹。
我們可參閱汽車對碳排放的影響,根據 2019 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畜牧業製造出來的溫室氣體佔全球 14.5%, 超過汽車、貨車、火車、飛機及輪船的總和。在全球減排投放最多資源的富豪 BILL GATES,於 2022 年 6 月 5 日向傳媒表示,就算 TESLA CEO ELON MUSK 將全球汽車轉為電動,也只能處理到全球 16% 的碳排放問題!而剩餘 84% 的碳排放,主要是源自生產鋼鐵,水泥及畜牧業,由此可見汽車在碳排放佔 整體比例其實十分之少。 (可參考以下列連結 )
我們再參閱以下本港的相關數據,截至 2021 年底:
全港已登記車輛:926,238 輛
全港已登記貨車:119,895 輛
2021 年新登記車輛:39,309 輛
2020 年新登記車輛:37,036 輛
環境局局長在其 Facebook 回覆網民表示近 5 年間有約 5,000 輛古典車在港首次登記,即平均每年增加 1,000 輛。以 2020-2021 年的比例計算,增加 1,000 輛古典車只佔新登記車輛總數的 2.6%,亦只是全港已 登記車輛總數的 0.1%。相對於貨車佔整體登記車輛總數的 13%,古典車佔整體汽車的比例其實非常之 少。再加上汽車碳排放佔整體總碳排放比例極低,每年約 1,000 輛古典車的增幅,對碳排放的影響實在 是微不足道。
在提倡環保的同時,局長有否衡量過取消豁免有否其他影響?簡單地講述一下我的看法。
對於政府稅收的影響:
近年來,古典車不斷升值,海關每年都提高進口古典車的稅項。如局長所說近 5 年共有 5,000 輛古典汽車 登記, 即平均 1 年約有 1,000 輛古典車要繳交首次登記稅,保守估計每輛車平均繳交稅款為港幣$100,000 (部份車輛稅款甚至可超過百萬)即 1 年庫房就有超過 1 億元收入。若然環保署一刀切以 EURO 6c 作為進 口車的廢氣檢測標準,基本上沒有一輛車可以通過,庫房每年便少收過億元稅款收入。
其實古典車車主根本不會天天開古典車,反而商用車就天天開兼排放更多廢氣。與其減少古典車少收了 稅款,不如將這 1 億元稅款用於資助商用車改善碳排放,對整體減排,效果一定更好。
對汽車業界的影響:
截至 30/4/2022,香港有 2,066 間註冊車輛維修工場,註冊車輛維修技工有 8,215 人,約為全港整體從業 員的 8 成,連同未經註冊的技工及其他相關從業員(如銷售員、拖車、汽車美容、汽車音響、貼保護膜, 訂購零件及文件代辦等),保守估計汽車相關從業員超過 2 萬人。部份年青的從業員當然可轉型去新能 源汽車行業,但大多數 40-60 歲之間的技工都無法轉型。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個汽車維修技師可以處理所 有不同品牌、不同年代的汽車,而每一個汽車維修技師都是一個汽車專科醫生,他們多年的經驗有各自 的專業領域,一個 Tesla 合資格技師就未必識維修古董 M-Benz,相反亦然。然而本港這兩年經歷了五波疫 情,早已令汽車業五勞七傷,業界經營非常困難,一班上了年紀的技師要轉型絕不是容易的事。
失去一批新進口的古典車,對業界絕對會帶來嚴重衝擊,受影響的可不只是這班從業員,而是他們背後 的家庭。此時此刻,政府是否有必要即時一刀切實施新例而導致有大量失業及倒閉潮出現呢?
老爺車行駛許可證的可行性:
黃錦星局長在其個人 Facebook 上向網民提議,運輸署有一個老爺車行駛許可證,可以令古典車在街上行 駛而無須年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提議,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可能局長不知道,坊間稱為「行街紙」 的老爺車行駛許可証,只能由特定團體發出,而每次使用都要預先申請,申請程序繁複並有特定路線, 並非我們普羅大眾可以自由使用。舉例說,若有朋友突然想下星期借我的古典車做花車,看來我無能為 力了!
再者這些「行街紙」車輛是不需展示車牌的,如果將來一刀切所有古典車使用「行街紙」,忽然之間道 路上出現了一批沒有展示車牌的車輛,可以想像這又會衍生另一個社會問題,最直接是影響警方執法, 若情況失控,「行街紙」可能最終亦會被取消。其實運輸署由 2012 年開始推出廣東省自駕遊,申請者可 以使用一次性牌照過關,有專用臨時車牌及必須購買保險。我們可否以此作借鏡優化現有的老爺車許可 證?由運輸署直接向車主發出,例如每年、每輛車只可申請 3 次,每次只限 7-14 天,確保這些古典車以 低使用量為原則。
對此業界亦有其他意見,例如半稅登記或每年限行車里數使用,我認為環境局可以聯同運輸署及海關就 此事項進行跨部門諮詢。
就今次取消豁免事項,本人認為應分階段性執行:
短期措施:
政府宣報新措施至生效只有 6 個多小時,在未有諮詢的情況下對業界有好大影響,建議暫緩執行。而從 進口商及收藏家收集回來的資料,報了關,經海關評了稅(出了 PRP)而未夠 20 年車齡已到港的古典車 大約有 1,000 輛,建議環保署為這些車輛登記,酌情豁免。
中期措施:
香港有 40 間政府指定驗車中心,每日為車齡超過 6 年的汽車年檢, 他們既檢測安全性,亦檢測排放,確 保汽車適合在路面上使用。在現行政府指定驗車中心沿用的制度下,新舊車的廢氣檢測合格基準亦有不 同。(請參考以下圖表)
1975 年 1 月 1 日至 1986 年 12 月 31 日 - CO 含量 ≤ 4.5%
1987 年 1 月 1 日至 1991 年 12 月 31 日 - CO 含量 ≤ 3.5%
1991 年 2 年 1 月 1 日以後
- 低怠速 CO 含量 ≤ 0.5%
- 高怠速 CO 含量 ≤ 0.3%
- Lambda 1 ± 0.03 (0.97 – 1.03)
好明顯,運輸署在制定條例時明白到舊車現實上難以達到新車標準而一向對舊車廢氣排放檢驗比較寬鬆, 這是一個深思熟慮而又附合大眾利益的政策。
既然本港固有驗車配套及標準已經足夠, 以公平為原則,新進口的古典車亦應該以與年檢車輛相同準則 來驗車,而不是以較高規格的 EURO 6c 來驗車。
長遠措施:
明白政府目標是 2050 年達致碳中和,然而以電動車完全取代汽油車的方向是否真的更環保亦值得商榷, 國際間就針對廢棄舊電池對環境的影響亦有一番激烈的辨論。
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施政方針必須以民為本,要考慮各種利弊,取得平衡。始終古典車並非交通工具, 它是一種情懷,是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見證;古典車亦是古董,過億名車比比皆是,是價值連城的 投資品。香港既有百年汽車文化,集中西文化交滙之大成,珍藏名車之多比起很多汽車製造國尤有過之, 在世界中名列前茅,在亞洲中數一數二。處理得好,不單有望提升國際地位,更可以自由港為基礎,發 展成古典車交易市場(如 RM Sotheby’s)在經濟,環境及文化傳承達至三贏之境。
何潤文
CEO of I Automobile Group